首页 / 新媒体运营 / 微信SEO怎么做?搜索逻辑VS搜一搜核心算法:PeopleRank,是个啥?

微信SEO怎么做?搜索逻辑VS搜一搜核心算法:PeopleRank,是个啥?

作者:胡保强

一、关于搜索

从用户输入关键词到产品界面上展示搜索结果,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自动草稿

微信搜索的用户特征

当搜索结果展示给用户之后,用户可能点击了其中几项,也可能一项都没有点击。产品经理或算法工程师需要根据用户最终的点击行为优化排序规则,调整排序算法,以使下一次的搜索结果排序更为准确。而对于微信来说,使用微信搜索的用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

任务型用户,即用户的目的性很强,想要找到在微信里曾经看到过的某个内容。

主要有以下几个场景:

  1. 用户可能了解自己想要寻找的内容出现在哪里。
  2. 可能不记得内容是在朋友圈看到的还是别人分享给他的。
  3. 只是想在微信里搜搜看。

接下来,我们分别从搜索前、搜索时、搜索后分别看下微信的搜索。

二、搜索前(入口)

微信搜索的入口:微信主页面 – 内容区域的顶部,如下图:

自动草稿

直接且使用路径短,减少了用户的学习和使用成本,让用户用得更便捷。

三、搜索时

自动草稿

1. 搜索方式

搜索方式上,支持手动输入和语音输入

现在已有的搜索方式有三种:手动输入(识字)、语音输入(识音)、图片输入(识图),微信已覆盖了其中的两种,已能满足绝大部分场景。语音输入时的文案(按住说话)与手动输入时(搜索)有明显区别。和手动输入相比,语音输入操作简单,而且这里的交互和语音聊天的交互一样,基本没有学习成本。不过,语音输入对周围环境、语音识别的准确率(机器)、关键词搜索能力要求很高(用户自己),不清楚语音搜索的效果如何。机器识别代替人工输入,减少人工输入成本,提高用户体验。

2. 搜索类型上

从搜索页面,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搜索的指向性以及搜索方式的存在。

搜索内容的指向性,包括这六类:朋友圈、文章、公众号、小程序、音乐、表情。

从数据量上:朋友圈、文章、公众号、音乐、表情这几个都很大。

四、搜索结果(搜索后)

微信 VS 百度网页版搜索路径对比:

自动草稿

从上图可见,微信在用户确认输入内容后,直接显示搜索结果,而百度网页版在用户确认输入内容后,会根据用户输入的内容展示搜索结果联想,需要用户点击「搜索」才会出现对应的搜索结果。从使用路径上看,微信比百度网页版少了一步(点击确认)。使用路径的缩短,提高了用户使用效率。

多次不同搜索词测试,搜索结果的排序为:

最常使用 -> 联系人 -> 群聊 -> 功能(微信自带的功能)-> 游戏 -> 使用过的小程序 -> 关注的公众号 -> 聊天记录 -> 收藏 -> 搜一搜 -> 搜索推荐词

  1. 除「收藏」只展示一条以外,其余每一类展示数量不超过3条,若搜索结果超过 3 将被折叠显示,点击进入新页面可查看。
  2. 同一类的排序为 A-Z,和通讯录的排序一致。微信里只有两种排序:按时间和首字母 A-Z。
  3. 搜一搜里支持:朋友圈、公众号、音乐、文章、小程序、视频、表情、百科、小说、问答等内容。这些内容搜索里是无法搜出来的。因搜索页的指定内容搜索对用户的搜索进行了分流,从而这里的优先级偏低,且内容为折叠状态。

异常分析:

(1)为什么「聊天记录」的优先级这么低?

  • 聊天记录的搜索可以精准地避开排在「聊天记录」之前的项。
  • 「聊天记录」匹配时的命中率太高。

(2)为什么只有「收藏」仅展示一条数据,且优先级超级低?

俗称「知识都是藏在你的收藏里」或者「随手收藏,从来不看」,看起来是有道理的。一般用户对自己收藏的内容都没什么印象,因此依靠记忆去通过「搜索」这一功能查找收藏内容的可能性很低。

搜一搜结果的「千词千面」

不同搜索词 不同的人,Tab和搜索结果排序均会改变:

自动草稿

1. 在以「测试」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

Tab 排序为:全部、小程序、公众号、朋友圈、文章、表情、百科、视频、音乐、问答、小说。

搜索结果排序为:公众号 -> 小程序 -> 影视作品 (一屏)-> 文章 -> 朋友圈 -> 相关搜索 -> 网页搜索 -> 按条件筛选文章 -> 视频 -> 百科 -> 文章。

2. 在以「录屏」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

Tab 排序为:全部、问答、小程序、朋友圈、文章、公众号、表情、视频、百科、小说、音乐。

搜索结果排序为:问答(知乎)-> 朋友圈 -> 文章 -> 相关搜索 -> 小程序 -> 文章 -> 网页搜索 -> 按条件筛选文章 -> 文章。

3、在以「iPhone」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

Tab 排序为:全部、朋友圈、商品、公众号、文章、小程序、音乐、百科、小说、问答、视频、表情。

搜索结果排序为:公众号-> 商品(京东自营)-> 朋友圈 -> 物品(跳转小程序)-> 文章 -> 翻译(网易有道小程序)-> 最新报道(腾讯新闻)-> 百科(搜狗百科)-> 客服查询服务(搜狗号码小程序)-> 相关搜索 -> 文章 -> 问答(知乎)-> 文章 -> 按条件筛选文章 -> 文章。

其中,「按条件筛选文章」的筛选项都是一样的,包括:

  • 搜索范围:不限、最近读过、由已关注的公众号发布、朋友分享过
  • 排序:综合排序、按发布时间排序、按阅读量排序
自动草稿

基础解释:

1. 为什么搜索结果会出现「千词千面」这种情况?

搜索场景的复杂性。由于微信不止是一个通讯工具,还涉及公众号、购物等多种场景,而在每一种场景下都会衍生出搜索的需求,导致搜索场景的复杂度不亚于百度搜索。关键词在各个搜索场景下有重合,且含义可能不同。由于搜索场景的复杂,导致每个搜索的关键词在每个场景下都会有自己的含义,因此只能交叉出结果,因为系统没法确认用户想要找的是哪个。而某一个关键词在某个场景下可能本身就不存在,所以,Tab 可变的这种处理本身是合理的。微信对搜索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处理,以确保在不清楚用户真正需求的情况下给用户最接近用户寻找的答案。

2. 为什么「按条件筛选文章」的筛选项如此设计?

重新回到搜索场景,为什么用户会到微信里搜索,而不是去其它搜索引擎搜索。因为用户要搜索的内容在微信里出现过,但究竟是哪里出现过,用户可能记不清楚了。但是这个内容用户一定读过(这不是废话嘛,没读过的话很有可能就不会来这里搜索了),那用户会在哪里接触到这个内容?

  • 一个场景是朋友分享在朋友圈的,
  • 一个场景是朋友分享给自己的,
  • 一个场景是朋友分享到我所在的群里,
  • 一个是在自己的公众号里见到过。

而前三个场景都能总结为:朋友分享过。那既然用户会来微信搜索,是因为之前读过这个内容,但为什么搜索范围里会有「最近读过」?与用户来这里搜索最匹配的场景是「最近读过」,所以,搜索范围增加了这个选项,同时可以向用户传达「除了你读过的,这里还能搜索到你没有读过的」含义。

五、搜一搜的核心算法:PeopleRank

简单理解:PeopleRank算法,基于早期PageRank算法的原型,随着国内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逐渐衍生出来的一套系统性算法。通常认为它是计算社交网络中个人魅力影响度的一个权重数据指标,通过一些列的算法深入分析每个个体之间隐性关系的数据分析策略。

搜一搜团队公开的搜索排序逻辑

  • 账号权威:能够保持正常运营,不触犯微信公众品牌规范,没有违规行为,持续在专业的领域进行创作;参考因子为注册时间、更名历史、专业度、活跃度、粉丝数等。
  • 内容优质:标题合格,坚持原创内容,并且发布的内容具有极强的影响;参考因子为标题易读、正文通顺、内容时新、排版美观、保持原创、关键词合理等。
  • 用户行为:通过尝试引入社交的影响,判断账号和内容的权威度;参考因子为点击行为/绑卡用户/点击位置/点赞/转发/评论/关注/阅读时长等。

三者在微信搜一搜的排序的权重大小为:内容优质 > 用户行为 > 账号权威。

搜一搜排名策略

微信团队自研的PeopleRank引擎,更加重视“人”的价值,用大数据方式,以脱敏为前提,把专业人士对内容和服务的判断,附加在搜索的排序结果上。

如果在试图关注微信公众号排名,特别是微信搜一搜相关性页面的排名,可能需要考量如下几个因素:

  • 问答,小程序,公众号,朋友圈,视频号。
  • 公众号文章页,第三方网址。

对微信搜索一搜结果页面的影响,其中基于PeopleRank算法,我们认为影响相关性排序策略的因子,可以统一归纳为目标用户行为对相关性页面的影响。

PeopleRank算法影响条件:

  • 目标页面用户访问的属性,比如:特定数量专家的特定周期的访问行为。
  • 特定行业,特定标签人群针对目标页面访问的数据基础信息,比如:页面阅读的完成率。
  • 目标页面在特定周期内,获得的评论性内容与点赞的质量。(思考数量与质量的区别)
  • 目标页面持续获得交互性数据的能力。
  • 目标基础性的SEO数据指标,比如:是否包含特定关键词。

不同的结果类别相关性的稳定性与时效性,可能存在一定的明显区别

比如:

  • 公众号的展现:对时效性并不敏感,影响因素相对较高的权重在粉丝数量。(后期可能会计算粉丝的质量)
  • 页面文章:更多对时效性相对敏感,而特定周期内用户的行为,可能成为页面排序稳定性的核心因素。
  • 视频号相关产品:更多的可能是用户交互行为的动态变化,这个稳定性,针对时效性相对敏感

PeopleRank相关权重数值的指标主要包括:

  • 用户的关注粉丝数量,其中,高权重用户粉丝的占比,比如:行业KOL,比率越高,那么这个用户被认定的社交价值个人影响力就越有魅力。
  • 特定粉丝关注的人数总量。
  • 每个粉丝与用户之间的交互行为,比如:特定的评论等相关性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中观点不代表网推实训营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xunying.com/2609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