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基本要素决定了一个产品是否被认为是一个好产品。这三个要素分别是:好用、有用,有价值。
如图1-1所示。下文是对这三个要素的详细分析:
图1-1好产品的三要素
有用:有用这个要素规范了产品一定是基于真实需求而被设计出来的,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是用户需要的。
好用:好用这个要素在有用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的是用户体验,好用的产品不仅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还能带来超预期的使用体验。如果说一个产品做到60分是及格,可以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那么60分以上,把产品做到80分,甚至100分,就是在“好用”这个层面去努力了。
有价值:这里的价值,并非指的是用户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已经在“有用”这个要素中规范了。这里的价值,强调的产品的商业价值。
思考一下,一个好产品加一个坏的商业模式和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加一个坏的产品,你会选择哪个?
想必大多数人都会选后者,显然我们都认同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更重要,产品再怎么有用、好用,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支撑,基本不可能会成功。
而好的商业模式不仅强调产品的有用和好用,还要在此基础上考量产品本身是否满足的是刚性需求、是否是高频需求、是否是大众需求、具备多大的市场、产品的渠道通路、产品的竞争格局、产品的商业变现,以及产品的商业增值等一系列其它要素。
所以,上文中“好产品和坏的商业模式”中的“好产品”只能称之为狭义的好产品,而广义的“好产品”的定义本身中就包含了商业模式的范畴。一般我们称赞一个好产品,会形容其“物美价廉”,这个“美”突出了产品的“好用”和“有用”,而这个“价廉”需要一系列的商业闭环进行支撑,例如生产销售闭环、成本利润闭环、运营营销闭环,增长增值闭环。所以说,这个“价廉”实际上强调的是背后的商业逻辑闭环。
这个世界上除了少数类似于阳光和空气这样的自然物品外(事实上,阳光和空气并不属于“产品”,虽然阳光和空气满足了人类的生理需求,但是从需求到产品之间并不存在一个人为的设计,在经济学中,它们也不被定义为商品) ,大多数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和需求,而被设计出来的产品,都得遵守一个基本的逻辑,那就是“商业逻辑”。为什么说BRD文档是三大文档(BRD文档、MRD文档,PRD文档)之首,就是因为一款产品在设计初期,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它符合基本的商业逻辑。
一些产品即使符合有用,好用的特征,但是投入产出比太高,本身并不具备商业上的可行性。例如乔布斯的Lisa电脑,Lisa是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脑,可以说没有Lisa就没有Macintosh(在Mac的开发早期,很多系统软件都是在Lisa上设计的)。她(以乔布斯的女儿命名)具有16位CPU,鼠标,硬盘,以及支持图形用户界面和多任务的操作系统。Lisa电脑领先当时全世界电脑行业至少5年的时间,但是高昂的价格却致使其成为一款夭折的产品,即使物再美,但价也不可能廉,违背商业逻辑,因此不具备商业价值,亦不能称之为好产品。
综上所述,好产品有必须具备三大基本要素:有用、好用,有价值,三者缺一不可。违背了“有用”的要素,就好像为了一个伪需求去设计出一个满足该需求的产品,结果投放到市场上,发现找不到用户。违背了“好用”的要素,则产品体验很差,很快会被其它竞品超越,最终被淘汰;违背了“有价值”的要素,就像Lisa电脑一样,产品做的再好,违背了基本的商业逻辑,用户都买不起,“有用”和“好用”又有什么意义呢?
上文探讨产品经理的过程,给我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产品经理商业思维的重要性。回到上文中Lisa电脑的案例 ,Lisa电脑于1983年面市时,苹果没有充分考虑到消费者对电脑消费的承受能力,当时售价为令人难以置信的1万美元。高昂的售价令不少用户退避三舍,导致其销量不佳。也正因为如此,导致不少企业用户当时更愿意采购低价相对低廉的IBM-PC机。乔布斯在后来的采访中无奈的说:Lisa电脑领先当时业界10年的水平,但是事实上我们输了。
一款产品在有用、好用,有价值的前提下,应该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出现的用户的视野里,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产品。有用、好用,有价值强调的是产品思维,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价格,形成商业逻辑闭环,则强调的是商业思维。
思维本身就带有“遮蔽”的效应,也就是我们 通常所说的“思维定势”,我们工作中使用的更多是产品思维,产品思维让我们处理工作游刃有余,但是思维定势也容易让我们忽略了产品之外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跳出产品本身,把我们当下的创造的产品放在一个大的行业和商业框架中去审视,只有产品思维和商业思维共同的作用,才有可能创造出成功的产品,而成功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AllenDan, 微信公众号:思维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