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业怀抱热望,喊出抢回失去的三年的口号。大家全力开工,想着全国消费者会报复式消费。
但如今半年已过,不仅发现没有出现消费反弹,海外还刮起了反种草浪潮,国内消费者也变得异常冷静和谨慎。
这一切到底为什么?反种草浪潮是怎么回事?国内商家应该如何防范?
1)“反种草浪潮”的始末
2)国内会吗?
虽然说近几年国内的营销形态开始与海外缩小差距,但海外仍是国内产品和营销值得借鉴的洼地。
国内的消费情况和海外其实是相似的。疫情后时代,业态几乎没有变化,变化最大的是消费者,三年口罩实在让人怕了,能不花就不花,要花也要花在刀刃上。消费保守,消费频次降低,消费额度减少。
20年的新消费浪潮,确实是红利,大家对摘下口罩有信心,但同时又不能线下消费,线上的新消费大幅增长,好像那年什么都好卖,卖几个亿都不是事。
这是口罩时代和消费升级共振的结果
进入23年,完全不同了,冲动消费大幅缩减,好奇消费大幅缩减。新消费浪潮下存活下来的品牌少之又少,对中小企业来说更为惨烈,很多疫情中没死掉的,以为能在口罩后迎来消费反弹,结果没成想死了一片。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野蛮种草的时代过去了,所有的套路消费者都吃了一遍。
抖音是给家人们送福利了,小红书是姐妹们太好用了,淘宝是亲加个微信领个大额优惠券吧。
直播电商、私域圈养、红书种草,消费者已经被全行业洗烂了洗透了,没有什么套路是消费者不知道的了,过度的短平快营销已经让消费者麻痹了。
今年会发现往年的套路好像都失效了,点击率下来了,转化低了,流量也变贵了。
这一切也是口罩后时代和消费疲软共振下的结果。
海外的消费市场已经给出答案,是个前车之鉴,也许国内只是缺了一个契机,所以是时候开始做好防范,想想下一步棋怎么走了。
3)如何求变?
总结一下,优质的产品力+真实有效的种草。
首先消费者不是没钱了,也不是不买了,而是更谨慎了。
社交媒体让用户有更便捷的去比较,短平快营销被唾弃,你得更用心,更愿意花时间,花精力,输出更真实专业的内容,才能赢得用户。
营销本是锦上添花,而现在的营销因为有了红人滤镜的加持,让内容显得特别的不真实,甚至让人怀疑。
品牌想要自己的种草营销更具说服力与影响力,在营销上品牌给出的卖点与笔记务必要做到真实,用户有感而发的笔记内容,有助于品牌建立起护城河。
从本质上说,种草也是一种“口碑营销”。它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叠加了社交属性、情感认同等心理层面因素。
虽说万物皆可种草、人人都能种草,但这离不开品质和信任的根基。当推荐别有用心、被推荐小心提防,种草的心理基础就会被打破。
任何一个不诚实的行为,都在蚕食着种草的运行基座,迫使人们回到“两眼一抹黑”的盲选状态。
反种草不是拒绝种草,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把消费者当人,摸着良心做产品和营销,这波浪潮就永远刮不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