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真的懂什么是新媒体吗?
如果我问你:“你知道什么是新媒体吗?”
你多半会不以为然地说:“ 这有什么稀奇的?我们天天都在听呀,什么新媒体文化,新媒体思维,新媒体创意等等,太熟悉了!” 网络上查查,保准出来一大堆冠以新媒体定语的词儿。
但新媒体究竟代表着什么?很多人其实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并不见得真的弄懂它的定义。
新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体吗?是超越了我们现有的报纸、杂志的一种媒体吗?
想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要来探索一下新媒体概念的来龙去脉了。
2
“新媒体”这个概念,人们最爱引用的定义来自美国《连线》(WIRED )杂志。它的定义很简单“ ALL FOR ALL”,翻译成中文就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这个定义得到广泛认同,原因是简单明了,一针见血地戳中了新旧媒体之间的本质区别。
新旧媒体之间有什么样的本质区别呢?
旧媒体是两分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截然分开。比如报刊杂志,你不是作者,就是读者。但新媒体不同,它是多对多的传播,你即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可以实现双重身份的统一。比如,你在网上可以发表言论,也可以浏览阅读,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新媒体形式。
这意味着,新媒体是能够对大众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传播者和接受者成了对等的交流者,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也可以进行个性化交流。它是微型的、社会化的、即时的、海量的、共享的。
但“ALL FOR ALL”,这个对于新媒体的定义还是过于抽象宽泛了。
所以,也有学者这样定义新媒体:
“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形态。”
这样的说法,就具体清晰多了。
新媒体概念
3
新媒体的定义有了,但这个“新”到底指什么呢?
千百年来,有两只“顺风耳”、一对“千里眼”,突破时空,迅速获得远程的准确信息,一直是人们的梦想。
自从摩尔斯发明了电报,贝尔发明了电话,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马瑞发明了摄影机,以及广播、电影、电视的出现,人们曾经的“异想天开”已经开始逐一实现。
上个世纪,新媒体可能是照相机、摄影机、胶片、幻灯片等等技术上出现的媒体形态。通过电讯模拟信号,让信息传播瞬息万里,插上翅膀飞到你面前。看电影、看电视、拍照片、拍视频、录音乐等等,都因为新技术的出现而变得异常方便。这种“新媒体”摆脱的是印刷传播的束缚,开辟的是便捷高效的空中通道,能够随时随地实现全球传播。它不再像印刷传播那样让人去找信息,而是将信息推给人。这种新媒体,我们现在一般称为“电讯传播”。
但不管怎么神奇,过去的新媒体,也不过都是模拟形态的。如今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完全不同的数字化媒体。
它的“新”,就体现在它是基于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媒体形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互动传播。
什么是互动传播?
互动传播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能提供以交谈方式来处理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活动。其中的多种功能,指的就是将各种数据和文字、图形、动画、音视频信号通过电脑组合,并进行互动,实现捕捉、操作、编辑、存贮、 交换、放映、打印等等功能。
互动传播和过去的印刷传播、电讯传播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信息技术高度网络化下的产物,它具有主动性、参与性、交谈性和操作性的特点。过去,人们只能被动接收信息,传播者则积极推送信息给受众;而互动传播却让人们可以自己主动去探索信息,输送信息,交流信息,甚至生产信息。
由此,新媒体的形式,就会呈现出这样三个状态:
第一个是新媒体终端。比如,电脑、手机和平板等这样的终端设备。
第二个是新媒体应用。比如,微博、微信、手游、网银等软件应用。
第三个是新媒体内容。比如,网络小说、公号文、网络视频等。
4
新媒体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
每天我们刷微博,看手机文章,听网络电台,浏览网上信息,微信交流,购物,写评论,甚至买菜、做饭都可能会用新媒体来辅助。
理解新媒体,已经不再是高精尖人士专业范畴,而成为我们普罗大众的必备之技能。
最后,给大家介绍两本研究新媒体概念的好书。
一本是《新媒体批判导论》。书中融合了新媒体与新技术,新媒体与视觉文化,网络、用户与经济学,日常生活中的新媒体,赛博文化:技术、自然、文化等内容,全面介绍了新媒体研究的起承。
这本书体系完整,知识翔实,综合开放,一经出版,就被全球很多大学选为课程核心读物,是新媒体这一学科学习必不可少的一本手边书。
《新媒体批判导论》
另一本是《全媒体新闻编辑案例教学》。本书列举分析了众多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报网融合、智能手机、社交网络、移动客户端等方面的案例,通过国内外案例关注不同媒体形态的新闻编辑操作,力求启发读者:传统媒体、新媒体及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编辑如何突破?走向何处?前沿在哪? 可以作为案例辅助,帮助理解。
《全媒体新闻编辑案例教学》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懂点新媒体知识,武装自己,跟上新时代。
你不忘努力,时代自然不会抛弃你。
文/杜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