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广告 / 广告投放的增量效果要如何科学度量?

广告投放的增量效果要如何科学度量?

01

业务背景和痛点

传统的“末次点击”归因规则,对于以下业务场景,功劳贡献的评估结果并不客观。比如:

  • 有“点击劫持”作弊行为的应用商店渠道,带来的应用激活量级会被高估,因为这种渠道会抢占自然安装用户。
  • 2020年后,抖音、快手、腾讯广告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相继将视频广告的“点击监测”升级为“点击+3s播放监测”,且数据上无法区分点击还是3s播放。根据经验,同一广告的3s播放数是点击数的十倍,因此被归因到的量级也会翻倍。
  • 老用户召回ROI > 新用户拉新ROI 的结论也并不绝对科学,因为部分流失老用户即便不投放也会自然回流。
02

增量度量的思路和方案

广告增量效果度量的核心思路:对比“投放广告”和“不投放广告”的核心指标表现,计算广告投放的 delta 真实增量;并将增量与归因量级进行对比,重新“修正” 归因规则,使得新规则下的归因结果与增量结果接近。

比如,当真实增量>归因量级,则需要放宽归因窗口期、或者增加低门槛线索类型(比如加入广告曝光);当真实增量<归因量级,则需要缩小归因窗口期、或者放弃低门槛线索类型,只保留高门槛线索(比如DAU归因时,只保留拉活广告的唤起事件、放弃点击广告线索)。

另外,仅对新规则归因口径下的用户转化明细数据进行oCPX回传,也可以使得媒体模型学习的方向与广告“纯粹“的增量贡献方向保持一致,避免模型学习为“抢自然量”的方向。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 对于可以做AB实验的广告类型,建议通过AB实验进行科学度量。比如DSP广告和RTA广告,可以在参竞前的节点进行随机分流,95%流量实验组进行正常投放,另外 5%流量的对照组不参竞,并计算 Δ量级(比如Δ完单量、ΔDAU)、Δ成本 (渠道费用/Δ量级)。还可以将delta结果,拆分下钻到各个人群维度,寻找低增量成本的人群类型。
  2. 对于无法开展AB实验的广告类型,可以基于因果推断理论的准实验方法进行科学度量。比如对于广告后台上传人群包的标准直投拉活广告,由于广告主不具备在曝光环节进行分流的能力,且如果广告需要投放在多个主流媒体,则无法直接使用媒体侧自带的增量度量功能,来评估对比所有媒体投放 vs 所有媒体不投放的增量效果。

    此时,只能基于PSM匹配的方式,利用用户画像信息、以及用户行为特征, 从“未曝光用户”中寻找与“曝光用户”非常相似的双胞胎用户作为对照组。但由于永远无法穷尽所有特征,因此结论会有偏差。

03

实践案例

某电商App长期基于RTA技术,投放巨量引擎和广点通广告进行流失用户的召回。考核指标为流失用户召回后的首单量、以及首单成本。但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回答:

  1. 广告投放的整体真实增量效果、以及真实ROI如何?
  2. 广点通渠道、巨量引擎渠道,对于整体投放业务的真实贡献度如何?

    是否有被高估、或者低估?

    如果需要冲量,预算需要向哪条渠道倾斜?

    如果需要降低成本,预算需要向哪条渠道倾斜?

  3. 广点通和巨量引擎的渠道独占性如何?合作效应如何?两条渠道的重复投放是否能提升用户的转化率?

为此,广告投放团队基于用户站内user_id,以随机AB分流的思想进行了实验,实验方案如下:

广告投放的增量效果要如何科学度量?

指标监测如下:

广告投放的增量效果要如何科学度量?
核心结论:

1.对于问题1,对照组 vs 空白组的数据说明:所有广告渠道都砍掉后,整体大盘会每天损失大盘 xx 万单的完单用户量级,缩减了xx 万元的渠道预算支出,所有投放渠道的增量成本为xx元。增量成本远高于归因成本,需将归因规则向严苛方向调整。

2.对于问题2、问题3:

●实验组1 vs 对照组的数据说明:砍掉巨量引擎后,整体大盘会每天损失xx万的完单量级,节省了xx万元的渠道预算,渠道的增量成本为xx;远高于归因成本,需将归因规则向严苛方向调整。此外,对照组用户的广点转化率(完单/曝光)更高,说明广点通与巨量引擎协同后,会提升广点通用户的触达率(曝光/参竞)。

●实验组2 vs 对照组的数据说明:砍掉广点通渠道后,整体大盘会损失xx万的完单量级,节省了xx元的渠道预算,渠道的增量成本为xx。与归因成本的差异较小,无需调整归因规则。此外,对照组用户的巨量引擎转化率(完单/曝光)更高,说明巨量引擎与广点通协同后,会提升巨量引擎用户的触达率(曝光/参竞)。

●对比分别砍掉其中一条渠道的效果后,可以发现,由于砍掉广点通渠道后的完单量级损失较高,因此广点通渠道的独占性更强,但广点通渠道的增量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如果当前投放首要目标是冲量,建议预算可以向xx渠道倾斜;而如果为了控制成本,建议渠道向xx渠道倾斜。

需要注意的是,AB实验仅能看清delta成本以及delta量级,但是无法知晓具体哪些用户明细是delta增量;此外,由于最小样本量的要求,AB实验需要持续多天才能得出确凿结论,实效性较差。

然而,广告投放业务需要将归因转化样本,实时回传给广告平台进行模型学习;同时,还需要快速敏捷地基于转化成本进行投放策略调整,诸如此类的许多场景都要求我们必须要快速看清delta成本以及delta量级。此时,就不得不依赖于通过多触点优先级PK的方式进行广告增量度量了。

因此,为了更科学同时更敏捷地评估归因成本,需要重新修正多触点归因模型。为此,该团队搭建了高自由度、强个性化的自定义归因产品,以更加全面的视角发现渠道的价值。

自定义归因产品可以自由配置以下模型参数,并通过对比不同归因方案的归因结果与增量实验的差距GAP,以选出能够评估渠道真实价值的最优渠道归因方案。模型参数如下:

  • 目标转化事件(比如完单,单选);
  • 线索行为事件(比如曝光、点击、唤端、领券,单选);
  • 归因回窗口(比如1天、...、14天);
  • 归因模型(比如首次归因、末次归因、线性平均归因,单选)。

 

作者介绍

@郝笑笑 

微信号:hao-xiao-xiao,

数据分析师,

负责DAU流量增长策略与数据监控

本文来自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中观点不代表网推实训营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xunying.com/3477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